至暗時刻里的蔣凡...
分類: 最新資訊
短信詞典
編輯 : 短信大全
發布 : 07-28
閱讀 :203
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作者|苗正卿題圖|IC photo蔣凡幾乎不在阿里內網發言。大部分時間,現實世界的蔣凡也沉默寡言。2021年后,他的話更少了,幾乎從未在公共場合出現過。這位1985年出生的技術男,在2022年體驗了命運低谷——他從萬眾矚目的淘天一號位被調任到“相對邊緣”的國際板塊。一年后。當2023年7月21日晚、蔣凡重新名列阿里集團合伙人時,他再次成為了這家24年歷史互聯網巨頭中“最年輕的合伙人”,上一次他獲得這一身份時年僅34歲。如今,38歲的蔣凡也是阿里六大業績集團中唯一年齡在30+的集團CEO。在二度成為阿里集團合伙人后一周,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下稱“阿里國際”)董事兼CEO蔣凡一直出差。有消息人士稱他從杭州飛往Lazada總部所在地新加坡,然后開啟了對海外多個市場的考察。虎嗅獲悉,蔣凡在海外考察時提及最多的關鍵詞是“增長”和“體驗”。他會在不告知下屬的情況下,像普通用戶一樣使用速賣通和Lazada的產品,然后把真實感受反饋給業務。“他的風格是直率的。會直接告訴你他要什么,不要什么,問題在哪。交流過程一般很短、很直接。”有業務人士向虎嗅表示。這是蔣凡再次成為合伙人后的首次出國。重新獲得集團合伙人身份,意味著蔣凡的決策權、影響力進一步加強,也意味著阿里國際更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從一些細節可以窺探一二:虎嗅獨家獲悉,在淘天集團于7月宣布取消P序列后,阿里國際繼續保持P序列,且暫時沒有改變的計劃;自1+6+N拆分后,集團高層未像此前一樣頻繁參與阿里國際的業務會。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蔣凡和集團之間的匯報關系是:蔣凡需要把自己的OKR向集團溝通,并把阿里國際業務端核心決策向集團匯報,部分集團高層會定期參加阿里國際一些的關鍵業務會。在新的模式下,阿里國際與集團之間的這種匯報關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董事會責任制,蔣凡不再向集團匯報工作,但需要向阿里國際的董事會匯報,根據5月公布的名單,這一陣容包含:阿里國際董事長J Michael Evans、阿里國際CEO蔣凡、以及三位董事戴珊、彭蕾、吳泳銘。虎嗅獲悉,這一模式賦予蔣凡的自由度比以往更高,有相關人士表示董事會更多地在解決“資源協調與業務協同”,而并非對業務一號位增加管理與束縛。以7月為節點,過去一年被熟悉蔣凡的人視為“蔣凡及阿里國際業務命運轉折的一年”。多位相關人士在與虎嗅交流時,都提及了2022年7月的速賣通管理者大會,在這次會上蔣凡進行一場重要的“演講”。2022年7月的某個下午,蔣凡特意召集了速賣通內部所有的管理崗員工,哪怕是管理三五人的小組長都被叫來參會。一百多號人聚集在杭州總部園區內一個廳里。在沒有PPT、沒有演講稿、沒有任何投屏Word或Excel的情況下,蔣凡對著臺下一百多人滔滔不絕地“干”聊了一個多小時。對大部分速賣通和阿里國際板塊的人而言,這是他們在現實世界里第一次聽到蔣凡“說這么多話”。在絕大部分時間里,蔣凡話很少,甚至在日常開會時蔣凡參與的大部分會議時長很少超過1小時。在這次演講中,蔣凡像一個有耐心的老師一樣,把幾大跨境電商平臺、巴西與印尼等機會市場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他講述了每一個友商最本質的商業模型,以及每一個市場最關鍵的機會。在“脫稿”模式下,蔣凡語氣平緩,并盡量用平易近人的描述去講述技術和數據。在分析了各種電商平臺的模式以及關鍵市場機會后,蔣凡談及了自己最終的目的:“我們要發力全托管模式,這是速賣通的未來。”據熟悉蔣凡的阿里內部人士回憶,在掌舵淘天的時代,蔣凡幾乎沒有這樣的通氣會:時長超過1小時、涵蓋所有基層管理者。整場“演講”聽下來,讓人感覺蔣凡要對速賣通做一次模式升級,這將是一場大動作,他需要在所有管理者層面達成共識,然后再迅速推進。另有相關人士認為,對寡言的蔣凡而言,只有被“逼到絕境”才會選擇這樣的溝通方式。“他希望整個團隊能夠認可自己的分析、判斷,并愿意團結起來朝著一個共同目標奮斗。”那是蔣凡的艱難時刻。在2022年1月接手國際板塊后,突如其來的俄烏沖突、國內反復的疫情對國際業務沖擊較大。在2022年上半年,阿里國際板塊幾乎沒有明顯的增長。當時阿里內部,圍繞蔣凡的謠言很多。甚至在脈脈上有傳言說“蔣凡沒準要跑去新加坡做Web3了”。“一個人的光環被拿掉了。他在巨大的外界輿論壓力下,接手一個此前相對陌生的板塊。他不僅要學習新的知識,還要面對一個新的團隊,然后帶領大家去打一場新仗。而那段時間,人們提及他,總是會提起‘價值觀事件’ 或者懷疑 ‘要跑路了’。”一位局外人向虎嗅表示,對當時37歲的蔣凡而言,2022年上半年是艱難的。“在最難的時刻,他曾長時間沉默,一個人拿著手機坐在角落里思考。”上述人士說。艱難時刻里的蔣凡“他空降到國際板塊時,并不是那種一呼百應的狀態。”一位阿里業務線人士向虎嗅透露,當時對蔣凡的質疑聲并不小。兩個最大的質疑點是:價值觀事件,以及阿里是否維持了在電商江湖的優勢地位。“前者,讓蔣凡受到較大的輿論壓力,在阿里內部因此對他質疑的人并不少,一些阿里老人尤其如此;以及,在阿里內部,人們私下在探討時會認為,阿里的電商老大地位在受到撼動。”上述業務線人士告訴虎嗅,在2022年1月蔣凡出任阿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總裁時,一些國際板塊的同學甚至認為“蔣凡只是在這里停留半年左右,然后肯定會離開。”陌生的團隊和陌生的業務,增加了蔣凡的難度。虎嗅獲悉,蔣凡從淘天帶走的D(直屬下級)不足5人,目前蔣凡的D總人數不到20人,老部下占比約五分之一。“坦白講,蔣凡的一些指令,在一開始并不是被100%落地執行的,很多人在觀望。”有相關人士告訴虎嗅。蔣凡需要盡快進行判斷:在復雜的國際業務生態里,到底選擇哪個具體業務重點發力,以及該如何做這個業務。蔣凡開啟了一段頻繁調研的周期。他接手國際板塊后,并沒有立刻大幅度調整業務方向或團隊架構,他拿出大量時間去出國調研。在2022年3月、4月,蔣凡曾長時間駐足歐洲、東南亞等地,幾乎把所有的站點、合作方都走訪了一遍。當時蔣凡平均每個月有一周多的時間會回到杭州,這個時候國際板塊各個業務部門會與蔣凡集中開會。一個微妙的變化,伴隨蔣凡調研深入而出現:他參加速賣通會議的頻次、參與的深度都在提高。2022年上半年的速賣通并沒有處于自己的黃金時代。這款阿里內部孵化了十二年的產品,雖然覆蓋了全球200個地區市場,但正在面臨月活用戶下降的挑戰。據阿里2021年財報數據,速賣通2021年整體的月活數據低于同樣成立近十年的Lazada。2022年上半年的俄烏沖突對速賣通也造成影響,俄羅斯一直是速賣通的重點市場之一,面對俄烏沖突,速賣通開始把一部分資源向北美市場轉移。但在北美市場,亞馬遜、SHEIN、TikTok等平臺的競爭正在愈發激烈。有接近蔣凡的人士透露,在接手國際業務后,蔣凡很快意識到速賣通的重要性,但同時他也意識到這款產品需要進行創新和調整。“一方面,需要探索一些新的地區市場,挖掘一些新機會;另一方面,需要調整速賣通的底層邏輯。”據知情人士透露,大約2022年二季度,蔣凡開始和一些D及業務線核心人士交流“全托管”這種模式的可行性。全托管即供貨方(賣家)只需提供貨品并盡量確保最低價,然后由平臺完成營銷推流、物流倉儲、售后服務、乃至于私域建設的所有環節。這一模式在2021年開始被一些平臺小范圍測試,在2022年開始成為多個平臺內部的關鍵項目。“疫情對供應鏈沖擊很大,一些廠商和供貨方的流量成本、物流成本日漸高企,而這種漲價會傳遞到C端用戶,導致商品高價勸退用戶,最終讓平臺造成損失。全托管這種模式開始興起,是疫情對跨境電商這一生態的重塑。”一位資深跨境電商從業者認為,全托管模式傳遞在C端的購物感知是“低價、性價比”,這是疫情造成的“全球消費降級”這一結果的一部分。蔣凡的思路,并未迅速贏得全員認可。全托管意味著平臺需要做比以往更多的事情,甚至需要盡快補齊在物流等方面的“缺口”。這不僅意味著更高的資源投入,也意味著每一個員工需要承擔的責任及工作量的提高。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2022年7月蔣凡召開了這次“通氣會”。“這次會上,蔣凡分析得比較透徹。其實與會的每一個人也都意識到,市場環境變了。”一位參與了這次會議的人士,向虎嗅表示,蔣凡所有的分析和策略其實都圍繞“增長”。但并非僅通過一次會,蔣凡就讓所有下屬“徹底認同”。上述人士表示,2022年上半年蔣凡到國際板塊后所展現的工作風格與性格,也對團隊影響較大。蔣凡是怎么帶團隊的在蔣凡參與的會議上,你能感覺到對儀式感的“極度忽視”:員工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使用PPT、Word或者Excel等工具。蔣凡不會拿著電腦,如同一個針對他的調侃一樣:“活在手機上的蔣凡”——在大部分時間內他只拿著一部手機和一個iPad參會。蔣凡厭惡長篇大論,他喜歡清晰高效的溝通與匯報。多位阿里的管理中層認為,蔣凡屬于那種“溝通與人際關系簡單,但不好糊弄的領導”。蔣凡的溝通風格是務實又輕快的,他喜歡聊數字,并給出清晰且條理分明的干貨。他會告訴下屬,具體怎么做。他很少發火,但會直率地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態度,所以他會告訴下屬“這樣做是不行的”、“我不要XXX”。在國際團隊里,蔣凡甚至會在開會時主動開玩笑——比如他有時會吐槽一些事情或者說一些梗。和阿里很多板塊不同,蔣凡的團隊很少組織一些團建活動。甚至蔣凡的D也很少會被叫去和蔣凡一起吃飯或聚一聚,他屬于典型的“直男工程師”——大部分時間里,他只關心工作相關的事情。在眾多互聯網圈的高管里,蔣凡的某些特質讓他有些與眾不同:和蔣凡溝通,不用考慮太多人際層的細節,比如你怎么叫他其實他并不在意;也不用在意儀式感或者匯報、周報里的形式;蔣凡樂于放權,尤其對于專業領域,他甚至愿意安靜地閉上嘴,然后充分尊重下屬的判斷;以及,在蔣凡的獎賞評估體系里,結果、數據這些干貨幾乎是唯一的準則。有國際板塊的業務人士向虎嗅透露,之前并未與蔣凡合作過,當蔣凡進入團隊后,他的這些性格特點,有點讓人感覺“耳目一新”。“起碼在阿里內部,你能感覺到這是一位務實、想做實事的高管。”以及,2022年的蔣凡只有37歲。在國際業務板塊內,有多位蔣凡的下屬和業務線核心人士的年齡比蔣凡大。甚至不乏一些比蔣凡資歷更長的老人。大約半年的時間過后,這些人大多對蔣凡開始認同并樂于“按照蔣凡的想法,去試一試。”有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告訴虎嗅,蔣凡的一個性格特點是:專業地寬容。“比如你做錯了一個事情,或者一個成績沒有達到預期。他是可以明白你的難處以及你的不足具體在哪,對于態度努力或者認知上的問題,他會直言不諱;對于一些不可抗力或者宏觀因素,他會充分理解。以及,你會發現他繼續給你機會,并不是徹底廢棄。”蔣凡的主要團隊基于國際業務老班底,來自淘天的老下屬在人數上并非多數。他的管理風格,幾乎保持了“能者用之”。“他不太在意你的過去,只看你業務能力。其實和他相處,是簡單的。”上述業務線人士說。蔣凡在內部管理上,盡量把“形式”輕量化,并把決策流程提速。蔣凡的D每周并沒有固定的周例會,蔣凡更看重每個項目的項目會,在項目需要協同時蔣凡會把相關部門的D拉入會議以高效協同。相比通過周報了解業務、與下屬溝通交流意見,他更傾向于在發現問題時,直接面聊或電話溝通,并把要求詳細說清,依照他的處事風格,他希望下屬盡快有所動作甚至結果上有所變化。結語:尚未徹底完成的證明在7月確定全托管模式的同時,蔣凡針對不同產品也進行了差異化的調整。針對Lazada,蔣凡的重心是讓團隊在增長的同時持續優化收支平衡;而在土耳其市場,蔣凡則要求團隊注重Trendyol平臺的訂單增長。以及,在速賣通內,蔣凡除了讓團隊嘗試全托管模式,還把用戶體驗列作團隊考核點。這一系列變化,在2022年三季度收獲了成果。據財報顯示,這一季度國際零售收入增長26%。這是蔣凡接手國際業務后,單季度同比增速最快的一次。此后,國際業務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增長,國際零售收入在2023年一季度實現41%的增長率。“2023年3月財報數據公布時,其實國際業務的員工是感到了鼓舞。在團隊內,你都能感覺到整個氛圍變了,大家看到了希望。”一位阿里國際內部人士告訴虎嗅,在2023年一季度,國際板塊的增速在集團內都排在前列,而且連續三個季度的高增長,讓團隊對蔣凡有了更多的信心。5月,在阿里內部架構調整后,有約200位集團員工調往國際板塊——這是阿里國際近幾年內最大規模的一次“擴軍”。但擺在蔣凡面前的挑戰依然巨大。隨著Temu入局,跨境電商正在進入更激烈的競爭周期。而目前,四大平臺都開始采取全托管模式。在速賣通的核心市場巴西,新的進出口政策有可能出臺——部分出口至巴西的產品將被征收60%的稅,對于速賣通而言這將是巨大的成本增量。在東南亞,Lazada依然需要繼續解決收支平衡的問題,隨著TikTok電商在東南亞的迅速崛起,Lazada需要在營銷、引流上持續投入,而這意味著成本增加。以及,隨著阿里公布旗下獨立集團的上市計劃,阿里國際也被允許探索獨立IPO之路。對于蔣凡而言,目前阿里國際年度商業收入約為692億元,占集團總收入僅為8%,從規模和體量上看尚未進化為像淘天一樣的巨人。不過,隨著蔣凡被賦予更高的權重,他可能將獲得更大的自由空間。7月21日晚,蔣凡成為阿里集團合伙人的通告發出時,阿里國際內部較為平靜。一周多前,相關的消息已經在集團內部傳出,而在5月18日晚蔣凡以阿里國際CEO身份首次參與集團財報電話會時,就有分析人士認為他再次成為合伙人只是流程與時間問題。據悉,在這次身份升級后,蔣凡將可以更深度地對阿里國際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