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校長:反對陪伴...
分類: 最新資訊
短信詞典
編輯 : 短信大全
發布 : 03-10
閱讀 :199
陪孩子寫作業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事。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四中校長馬景林表示,“堅決反對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不要只看到了眼前的問題。”這一觀點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馬景林校長認為,他反對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一時的陪伴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卻容易讓孩子建立依賴,影響了孩子長遠的自主意識的培養。他提出,家長要做園丁,而不是木匠,園丁為花草創造更好、更安全的生長環境,提供更好的生長空間,這樣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有些家長借過木匠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強調的是一致性和準確性,這是制作成功的家具所需要的,但在育兒過程中有可能面臨更多的挑戰,效果也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好。對此,中國教育報評論文章表示,我們常說,教育是慢的藝術,在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家長也應該有“靜待花開”的耐心。孩子寫作業,一出錯家長馬上就指出來,錯一個指一個,寫字姿勢不對、算錯了題……不僅家長容易“血壓升高”,也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久而久之,不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不是工業,孩子的成長也不在于一時,家長要允許孩子在錯誤中成長,給孩子的成長留出空間。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如何陪,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答案是不一樣的,但馬景林委員給所有家長提了個醒:花開有期,要做智慧的“園丁”。澎湃新聞評論員表示,教育從來不只是看一時的結果,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孩子不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建立學習自主性,只有在父母現場陪伴監督下才能完成作業,那這樣的孩子在精神層面可能就很難長大。離開父母的視線,就很難再變成一個“好學生”。理想的教育,當然是家長和學校老師一起做園丁,給孩子慢慢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但現實很骨感,在普遍還是很卷的當下,父母就算想做園丁,很多時候也身不由己。像北京四中這樣的名校,可能在教育上有自己的堅持,但很多地方的學校,包括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學校,其實都在變相要求家長當好木匠的角色。“家校合作,既不是給教師增加本不必要的負擔,也不是把教育責任更多地轉移到家長身上。各方的教育理念真正一致,家長也才能有更從容的心態,做一個教育的園丁,而不是木匠。”對此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編輯|京教君內容來源|央視新聞、中國教育報、澎湃新聞,京城教育圈進行內容補充和編輯整理今日推薦視頻歡迎掃碼加入京教圈學習交流群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重要的話說三遍!然后,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親們,快加星標,風里雨里,京教君在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