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在瑞士銀行存入...
分類: 最新資訊
短信詞典
編輯 : 短信大全
發(fā)布 : 07-10
閱讀 :213
閱讀之前,麻煩您點一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2008年10月15日,一則消息的傳出瞬間轟動全國,那就是著名的愛國企業(yè)家王永慶因病離世,享年92歲,聞聽此訊華夏兒女無不感傷,然,有幾人卻是例外,即王永慶的四個子女,他們的心中除了悲痛之外,還有著不小的擔憂,那就是擔心父親留下的400億遺產(chǎn)!至于原因也再簡單不過,一來是王永慶沒有留下遺囑,沒有規(guī)定財產(chǎn)的分配問題,二來則是這筆錢不在國內(nèi),而是儲蓄在大名鼎鼎的瑞士銀行,錢不在身邊,擔心也是理所當然,可讓幾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份擔憂居然成為了現(xiàn)實,到了取錢的時候,對方竟耍起了“無賴”!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王永慶為何如此富有,瑞士銀行“耍賴”的原因為何,最終王家的兒女們又能否順利將錢取出呢?賣米起家的富豪當然了,此事說來話長,若想了解其中的根源,我們便不得不從王永慶的發(fā)跡史開始說起。1917年,王永慶出生于被日寇殖民的臺灣省臺北市直潭地區(qū),即如今的臺北新店,其父乃是一名賣茶翁,其母則是一位家庭主婦,靠著勤勞本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還算不錯,不說是錦衣玉食,至少是吃喝不愁。出身這般家境的王永慶童年十分幸福,有學念有書讀,還有隔三差五的肉食改善生活,三口人其樂融融,對于年幼的他來說,如此愜意的日子當真是千金不換。然而,就在1926年,一場意外的到來卻改變了這一切,王永慶的父親查出了十分嚴重的疾病,還不是不治之癥,而是那種必須花重金才能痊愈的“富貴病”,有病就要治,對此母子二人都沒有意見,寧愿多吃點苦也要護著老漢周全,可作為頂梁柱的王父卻有著別樣的想法,他不想治病,不想花錢,更不想拖累自己的妻兒。于是就在一天午夜,趁著家人不注意王父便拿出了準備好的繩索,套在了房梁之上準備一死了之,所幸妻子及時發(fā)現(xiàn)這才將其救下,進而制止了一場悲劇。這件事對王永慶的影響很大,讓他變得成熟,也讓他在心中立志,一定要努力奮斗,一定要改變現(xiàn)狀,一定要讓父母不再為錢擔憂,此言亦此行,這不,就在小學剛剛畢業(yè)之際,為了補貼家用王永慶就選擇了輟學,他來到了嘉義縣的一家日本米店務工,具體工作則是打掃衛(wèi)生、迎來送往、服務老板。由于年紀太小,只有14歲,再加上身材瘦小,在店里王永慶經(jīng)常受到同事和老板的欺負,無故克扣工錢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那位日本老板還經(jīng)常會踐踏他的尊嚴,對其進行職場PUA,說他是個廢物,是個沒人要的垃圾,只有自己發(fā)慈悲這才選擇了收留。如此境地,若是一般人可能很快就會放棄,但王永慶則不然,他從不在意外人的言語攻擊,也不相信日本人的陰謀詭計,他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偷師學藝,攢夠積蓄開一家自己的米店!原來,打一開始王永慶就是這么想的,嘉義縣盛產(chǎn)糧食,糧食的價格很低,在他看來如果掌握了經(jīng)營經(jīng)驗,將本地的米賣往其他地區(qū),肯定能夠大賺一筆,而這也就是他無論受什么委屈都咬牙堅持的原因所在。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打工滿一年之后,王永慶總算是學有所成,他第一時間就選擇了辭職,回到家鄉(xiāng)征求起了父母的同意,對于兒子的想法,母親二話沒說就選擇了支持,可讓王永慶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向?qū)檺圩约旱母赣H卻提出了反對意見,原因很易,一來家里沒有那么多錢支持他創(chuàng)業(yè),二來王家已經(jīng)輸不起了,生意做成還則罷了,一旦失敗連吃飯都會成為問題,思想保守的他自然不想讓兒子冒這個風險。聞聽此言,王永慶當即表示理解,只是他卻并沒有因此放棄,反倒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勸說起了父親,他將自己這一年來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以及摸索出來的竅門如實告知,又含淚說明了自己的決心,據(jù)王永慶說,當聽到自己在米店被日本人排擠,被同胞們欺負時,向來堅強的父親曾幾度落淚,但當聽聞自己寧愿受辱,也要為了夢想堅持到底后,他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沒錯,最終王父認可了兒子,不單認可,他還親自找到了街坊鄰居借錢,這才為兒子籌到了兩百多元的創(chuàng)業(yè)資金,此時的他只想著支持兒子的夢想,殊不知正是此舉卻在之后造就了一個頂尖的富豪。創(chuàng)業(yè)之路當然,這都是后話了,彼時的王永慶根本猜不到自己未來的成就,拿著借來的錢,他租下了一間小商鋪,又從嘉義縣進來了一批大米,隨即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然而,凡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本以為只要商品足夠便宜,薄利多銷之下肯定就能大賺一筆,可現(xiàn)實卻給了王永慶當頭一棒,原因不難理解,嘉義糧價低的商機很快不脛而走,小小的縣城內(nèi)瞬間爆發(fā)了價格戰(zhàn),搞到最后老百姓是得到實惠了,可各家米店卻是損失慘重,尤其是像王永慶這樣小本經(jīng)營的商販,更是受到了大糧店的擠兌,以至于很多時候一周都來不了幾個顧客。該怎么辦?這是一個問題,是就此打住賣掉米店繼續(xù)務工,還是咬牙堅持另辟蹊徑,顯然王永慶已經(jīng)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之上,放棄的念頭時不時在腦海中打轉(zhuǎn),所幸就在這時,一個路人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一切。那是一天午后,沒有生意的王永慶愣愣的躺在搖椅上發(fā)呆,就在此時一個男人走進了米店,只見他左顧右盼,最終將目光放在了王永慶的腳下隨即說道:“小老板,那袋米怎么賣?”聞言王永慶一愣,低頭看去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腳下還有一袋米,那是留著自己家吃的自然不能賣,于是他便禮貌的選擇了拒絕,并告知對方其他大米也很不錯,可以再挑挑再看看。一聽這話,男人滿臉的失望,隨后就搖了搖頭推門離去,如此行徑著實令王永慶疑惑不已,于是沒說二話,他立刻追上去詢問起了對方內(nèi)情,殊不知男人接下來的一席話卻瞬間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也打開了王永慶輝煌人生的開端。據(jù)男人表示,他之所以想買那袋“自留米”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干凈,由于是自家吃的,米里面沒有任何的雜質(zhì),自己買回家做飯也會很方便。轟隆!聽到這話王永慶先是一愣,隨后心頭大驚,他怎么就沒想到這一點呢?因此就在告別了男人之后,王永慶立刻回到米店做出了改變,他叫來了爸媽對店里的大米進行了分揀,除去了米殼、稻草、石子等雜物,并于第二天開始了叫賣:“大米嘍,大米嘍,洗洗就能吃的大米嘍!”果不其然,此舉果真有效,一個價位之下誰又不愿意圖個方便呢?故而自打這之后,王家米店的生意是越來越好,鋪面也是越來越大,沒過幾年就成長為了直潭地區(qū)最大的米店之一。靠著經(jīng)營米店,王永慶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不僅如此,在雄厚資金的加持下,他們一家亦是順利的度過了戰(zhàn)亂年代,八年抗戰(zhàn)結(jié)束后,王永慶將藏在地窖的金銀拿出,很快便搶在眾商人之前重新開張,只是這次他選擇的不是糧食生意,而是木材行業(yè)。不得不說,王永慶的商業(yè)眼光果真獨到,戰(zhàn)亂結(jié)束后臺灣島內(nèi)百廢俱興,正是恢復生產(chǎn)建設的大好光景,生產(chǎn)建設自然急需木材,有需求就有供給,怎么可能賺不到錢呢?再加上王永慶利用經(jīng)驗在原有的出貨方式上做出了改變,即整理木材,給到開發(fā)商最大的便利,因而僅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他便借此賺了個盆滿缽滿,資產(chǎn)達到了5000萬之多。截止至抗美援朝時期,王永慶已然成為了木材行業(yè)中的佼佼者,只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就在此時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全面退出了木材行業(yè),轉(zhuǎn)頭將全部積蓄都壓在了新興的塑料產(chǎn)業(yè)之中,開始了一場豪賭。聞訊,彼時大部分人都覺得王永慶這次是看走眼了,畢竟就連臺灣排名前幾的商人都不看好塑料,更何況是他一介二流小商人呢?但事實勝于雄辯,由于對PVC材料的重視,王永慶接連去往了日本、美國學習技術,又和國民黨政府展開了合作,沒過幾年就開辦了全臺第一家塑料公司,賺到了一大波的時代紅利。在那段時間里,全臺,甚至全亞洲的塑料需求都有王永慶的一席之地,借此他不但有了“塑料大王”的美譽,還積累下了超過億萬的財富,那么說到這里問題來了,既然王永慶這么有實力,為何他的名聲卻始終不顯呢?節(jié)儉、愛國、病逝、財產(chǎn)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王永慶富裕卻不奢靡,有地位卻不囂張,有威望卻不濫用,徹底發(fā)跡后的他十分低調(diào),平日里的節(jié)儉也是出了名的,一雙拖鞋能穿二十年,一件衣服更是破了都要打補丁,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摳”到骨子里的人,在面對國家危難之際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出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爆發(fā)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特大地震,震后數(shù)以萬計的黎民百姓慘遭涂炭,直接間接經(jīng)濟損失更是遠超億萬,聞聽此訊,宇內(nèi)震驚,可以說凡是我華夏兒女沒有一個不心疼,沒有一個不流淚,大家伙亦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例如山東十名農(nóng)民騎著三輪車遠赴汶川、15名軍人“自殺式跳傘”只為早一個小時救人等等,無不譜寫了炎黃子孫們的團結(jié)友愛。當然了,作為一名中國人王永慶同樣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向來“摳門”的他這次居然二話沒說,直接拿出了一個億的巨款支援災區(qū),這還不夠,害怕同胞們吃不飽穿不暖,他還派出公司代表親赴汶川,支援了不少民用醫(yī)用物資。聽到這里有人可能會發(fā)出質(zhì)疑,覺得一個億也不算多,李嘉誠、李兆基哪個不是捐了一億多,為何人們唯獨對王永慶的歌頌聲最大呢?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畢竟臺灣尚未回歸,臺灣島內(nèi)的臺獨勢力始終猖獗,國民黨、民進黨當局尚且如此,又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給大陸同胞捐款呢?如此行事勢必會受到臺當局的報復,輕則打壓產(chǎn)業(yè),重則更是會遭受滅頂之災,可王永慶卻不在乎那些,他不單捐了,還大張旗鼓的捐了一個億,如此舍小家為大家的行為又怎能不讓人敬佩呢?不過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就在汶川捐款一事后不久,王永慶便在美國離開了人世,他的離開很是突然,讓老百姓們悲傷不已,同樣也給他的子女們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原因很易,那就是子女們震驚的發(fā)現(xiàn),王永慶一沒留下遺囑,二在生前他老人家居然把財富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在美國有五個信托基金,加在一起共有2000億,瑞士銀行有400億,在臺資產(chǎn)也有600個億。如此分散的財產(chǎn)還沒有遺囑,該如何分配自然成了問題,當然,對此王家子女還是比較和諧的,他們并沒有上演“撕X大戲”,而是團結(jié)在一起,決定先將財產(chǎn)轉(zhuǎn)移回國再行商議。就這樣,一家人帶著親緣證明先行去往了美國,美國方面的信托基金還是比較靠譜的,人家沒說二話立刻為幾人完成了財產(chǎn)交接,可到了瑞士幾人卻懵了,面對他們的索要,瑞士銀行竟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對不起,沒有授權無法辦理!”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不是瑞士銀行耍賴,而是規(guī)矩使然,銀行規(guī)定若想繼承遺產(chǎn),必須得到資金主人的法律授權,無論是書面材料、紙質(zhì)遺囑,又或是音頻錄像都可以,但很遺憾王永慶走的太突然,竟什么都沒有留下,所以銀行也是照章辦事,這才無法為王家的幾名兒女進行辦理。這四百億就一直留在了瑞士,至今沒有解決辦法,無奈幾人也只好回到臺北,希望能先行繼承那600億補補血,可誰知這600億想要繼承麻煩同樣不小,由于沒有進行資產(chǎn)轉(zhuǎn)移,王家的四個兒女只能向臺當局繳納百分之五十,也就是300億的遺產(chǎn)稅,只有這樣才能拿到剩余的300億。3000億的資產(chǎn),有400億無法取出,300億被納了稅,不知王永慶泉下有知的話是否會后悔,后悔沒有早做打算,又或是后悔將錢存在瑞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