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
分類: 最新資訊
短信詞典
編輯 : 短信大全
發布 : 11-30
閱讀 :640
來源:封面新聞11月29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封面新聞記者代睿攝影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11月29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封面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良渚遺址群調查已基本完成,確認遺址點從135處增加到350多處。良渚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北25公里處,1936年發現,曾經歷多輪考古發掘。2015年,良渚古城遺址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與發掘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王寧遠在工作會上介紹,2019年-2023年,因配合基本建設需要,文物部門對北村、鳳凰山、南王廟等良渚早期遺址進行了發掘。通過考古中國主動性項目,對瑤山等遺址開展了遙感分析和勘探、試掘。據介紹,在北村遺址考古發現8座貴族墓葬,出土玉器占整個遺址的95%。其中M106為良渚早期女性墓,出土隨葬品72件,其中玉器66件,為北村發現的等級最高的墓葬。玉器有冠狀器、玉璜、龍首鐲、玉鐲、玉蟬、玉圓牌、錐形器、隧孔珠等,均為透閃石質。王寧遠介紹,自2011年良渚外圍水利系統發現以來,水利系統一直是良渚考古的重點課題。近年通過遙感、地信、水利等手段,結合考古調查勘探,新發現壩體20余條,建立遺址群內水利系統的基本框架。王寧遠表示,中國為水利大國,中華文明被稱為“水利文明”。但山塘、陂塘類外圍水利設施以往發現很少,而這類設施與早期聚落規劃具有重要關聯。開展相關專項研究,對提高我國水利考古研究具有重大意義。記者了解到,當日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還發布了江蘇常州寺墩遺址、湖北沙洋城河遺址、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研究的考古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