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資管規模再降13%,...
分類: 最新資訊
短信詞典
編輯 : 短信大全
發布 : 02-21
閱讀 :190
(原標題:私募資管規模再降13%,持續壓降后,券商資管或公、私募齊頭并進)
財聯社2月18日訊(編輯 楊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底,私募資管業規模12.41萬億元,同比下降13.28%。其中,券商及資管子公司存續私募資管產品規模5.30萬億元,同比下降15.60%。盡管私募資管規模持續下降,但其在市場創新等方面依然有積極作用。對于券商資管,公募化趨勢與發展私募資管業務并非對立。12萬億私募資管,規模壓降難掩其重要作用中基協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規模合計12.41萬億元(不含社保基金、企業年金)。而2022年12月底,私募資管業務規模合計為14.31萬億元。2023年,私募資管業規模同比下降了13.28%。分業態來看,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仍占據私募資管業務的大部分規模。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2023年底存續私募資管產品規模5.30萬億元(2022年底為6.28萬億元),占比42.75%。基金管理公司2023年底存續私募資管產品規模4.77萬億元(2022年底為5.19萬億元),占比38.45%。其他業態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存續私募資管產品規模均較2022年底有不同程度下降。圖: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存續產品規模分布情況(單位:億元)(資料來源:中基協,財聯社整理)從產品類型看,存續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規模6.59萬億元,占比53.08%;更能代表主動管理能力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5.82萬億元,占比46.92%。從投資類型看,固定收益類產品仍占據存續私募資管產品的主要規模。截至2023年底,固定收益類私募資管產品9.16萬億元,占比73.82%;權益類產品1.86萬億元,占比15.01%;混合類產品1.29萬億元,占比10.41%;期貨和衍生品類產品0.09萬億元,占比0.75%。財聯社此前曾報道過,以券商資管為主的私募資管業務自資管新規過渡期以來持續壓縮。同時,主動管理的規模占比上升,通道業務規模大幅壓縮,且資管產品出現公募化、長期化的趨勢。對于當前依舊龐大的私募資管規模,有業內人士指出,私募資管業務在資本市場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私募資管業務在服務實體經濟、滿足投資者需求、促進市場創新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來源。私募資管業務的規范和穩健發展將有利于提升券商的專業水平和競爭力,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動力。券商資管公募化與發展私募資管業務并非對立券商設立資管子公司并獲取公募牌照已是大勢所趨。當前,券商資管子公司數量增至30家,2023年以來國信證券、國聯證券、華安證券、長城證券、華福證券等5家券商先后獲批設立資管子公司。同時,已有公募資格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共有11家,2023年證監會已核準了招商資管、興證資管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目前還有廣發資管、光證資管、安信資管、國金證券資管等在排隊等待。截至2023年末,11家持牌券商資管機構合計管理公募基金資產凈值為5657.58億元。而2023年券商私募資管存續產品規模為5.30萬億元,相比2022年底下降15.60%。盡管券商的私募資管業務規模依然在壓縮,但也有券商非銀金融業分析師向財聯社表示,券商私募資管存量規模的降幅已收窄。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券商資管去通道進程基本完成,私募資管規模將逐步企穩。另外,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趨勢與發展其私募資管業務并非完全對立的關系。華寶證券分析師衛以諾認為,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新設產品備案規模中,權益類、混合類產品備案規模大幅增長,同時企業ABS存量規模小幅增加,體現券商資管結構化布局。從出資人結構看出,券商資管產品的主要出資人還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券商資管正不斷深化和金融機構、企業端合作,夯實規模化盈利基礎。根據中基協的披露,證券期貨經營機構2023年12月共備案私募資管產品952只,規模444.37億元,其中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備案產品615只,規模296.84億元。從投資類型看,12月備案私募資管產品中固收類規模316.70億元,占比71.27%;權益類規模61.36億元,占比13.81%;混合類規模57.00億元,占比12.83%;期貨及衍生品類規模9.31億元,占比2.09%。新設產品中,混合類與衍生品類的占比均高于存續產品中的占比。